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更新观念、完善政策、创新机制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、提高企业竞争力、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 这些年来,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益强劲,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,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,进一步完善政策,从培养、评价、激励等各个环节加大支持力度,着力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、新技师培养计划,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。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,科技进步日新月异,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,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要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、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、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。大力做好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,必须坚持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,紧紧抓住技能培养、考核评价、岗位使用、竞赛选拔、技术交流、表彰激励、合理流动、社会保障等环节,进一步更新观念,完善政策,创新机制,充分发挥市场在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,健全和完善企业培养、选拔、使用、激励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体系,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,带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。 第一,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,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。要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、职业院校为基础、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、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。要以企业行业为主体,开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。要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,对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各类职业院校,要规范办学方向和培养标准。要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,鼓励广大职工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,钻研岗位技能,积极参与技术革新和攻关项目,不断提高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、运用新技术创造新财富的能力。 第二,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,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、竞赛选拔和技术交流机制。要大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,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,进一步突破年龄、资历、身份和比例限制,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、以工作业绩为重点,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。同时,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,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,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。此外,要鼓励和支持高技能人才参与国际间职业技能交流活动。 第三,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和表彰激励机制,激发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。要进一步推行技师、高级技师聘任制度。要引导和鼓励用人单位完善培训、考核、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。要以政府奖励为导向,企业奖励为主体,辅以必要的社会奖励,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。 第四,完善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和社会保障机制,提高高技能人才配置和保障水平。要引导高技能人才按需合理流动,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高技能人才的合法权益,保证人才流动的规范性和有序性。要完善高技能人才社会保障制度,在进一步落实好高技能人才社会保障权益的同时,做好高技能人才在不同所有制单位、不同性质单位、不同行业和跨地区流动中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,逐步突破部门、行业、地域限制。 第五,加大资金投入,做好高技能人才基础工作。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,建立政府、企业、社会多渠道筹措的高技能人才投入机制,企业应按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。要做好高技能人才基础性工作,加强高技能人才相关理论研究,加快高技能人才法制建设,完善国家高技能人才信息交流平台,开发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和技能成果信息库。(杜天平) |
来源:经济日报 |